主页 > 虫虫百科 > 其他 >

什么是四紋豆象

2018-11-14 00:20:29

  四纹豆象[ Callosobruchus maculatus ( Fabricius) ] 四纹豆象属鞘翅目,豆象科(Bruchidae)。

  分布与危害:四纹豆象原产东亚热带,但最早在美国发现。分布印度、土耳其、朝鲜、斯里兰卡、新加坡、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刚果、坦桑尼亚、尼日利亚、埃及、美国、比利时、希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斐济。

  寄主有豇豆、大豆、豌豆、洋扁豆、蚕豆、菜豆、赤豆、绿豆、蚕豆等。以幼虫为害豆科植物的种子。成虫活泼善飞,能在田间及仓库内繁殖为害。一年繁殖多代,为重要豆类害虫。在尼日利亚为害田间及仓储豇豆,年损失约30万英镑(Caswell,1956); 1926 年美国加利福尼业州因此虫及大以象为害损失100万一125万美元(Larson & Fisher, 1934); Il洲南部此虫严重为害豇豆时,在3个月内平均损失重量50% (Oosthuizen,1940)。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很可能比绿豆象还危险。被害豆粒产生豆象类所特有的成虫羽化孔。

  形态特征(如下图一,图二所示) 成虫体长2.5 ~3.5mm,卵形。触角略呈锯齿形,雌雄无甚区别,11节,色泽有变异,第1~5节黄褐色,其余黑色,或全部黄褐色。眼突出,有深凹的缘,触角着生于凹缘口。前胸背板黑色,均匀隆起,散布稀疏刻点,疏生金黄色毛;后缘中央的瘤状隆起上密生白色毛。小盾片密生白色毛。鞘翅长度略大于两鞘翅宽度,各鞘翅有间断连续的刻点纹10 条。梢翅的斑纹通常有三个暗色斑, 一个小的在肩部,另外一个在端部。臀板倾斜,外露于悄翅末端,侧缘显著弯曲。后足腿节腹面外缘内突一个,大而钝,内缘齿突一个,小而尖。后足胫节有一较大的尖锐的胫刺,另有细小的刺状突起数个。在田间生活为害的飞翔型(活动型)成虫和在仓库内生活为害的非飞翔型(一般型)成虫的体型、色泽、鞘翅斑纹等均有差异。

四纹豆象

图一:四纹豆象形态特征

1.成虫(非飞翔型)

2.幼虫

3.蛹

4~5.豆粒被害状

6.飞翔型雌虫

7.飞翔型雄虫

8. 非飞翔型雄虫 (1~4.《植保员手册》; 5.中国农科院植保所; 6~8:仿N.C.Miller,采自Southgate et al)

四纹豆象

图二:四纹豆象形态特征

  1. 触角

  2. 眼和触角高

  3. 地性生殖器

  4. 雄性生殖器抱器安部放大

  5. 刚集端部放大

  6. 后足侧山观

  7. 幼虫头部正面观

非飞翔型:

①体上有许多部分无软毛,因此,黑色表皮明显。

②在羽化时体椭圆形,腹未外露远离鞘翅。

③雌虫臀板较长。

④鞘翅毛斑:雄虫鞘翅底色沿端部及沿侧缘黑色,其余为黄褐色,中部黑斑位于侧缘与第6刻点行间。雌虫底色沿中缝缘以及侧缘黑色,具一中黑棒形带中部黑斑宽朗除黑色部分无毛外,着生白色及金黄色毛,

飞翔型:

①黑色表皮的颜色受软毛限制。

②体较方短。

③雌虫臀板较短。

④鞘翅毛斑:雄虫鞘翅上:毛斑基本上同飞翔型雌虫,但斑纹界限不如雌虫明显。雌虫鞘翅儿乎全部黑色,因此着生的白色至金黄色毛呈灰色。此白色至金黄色毛的排列同非飞翔型雌虫,但界限明显,中部黑斑非常显著。黑斑的内缘即第8间室纵列一条带状的白色毛斑;黑斑的前缘在第4~9向室横列一褐黄色带;黑斑后缘横列条宽带状白色毛斑。臀板端部黄褐色,或全部着生白毛或金黄色毛,有一狭窄的白色毛中纵纹。

  雄虫生殖器的阳基侧突直而狭,延伸到外阳茎瓣顶或稍超出外阳茎解顶端。阳基侧突端部明显加宽成匙状,其上有36根刚毛。内阳茎端部有呈U字形的骨化区,另有两条明显而高度骨质化的颗粒区,是这个种的特点。

  卵长0.4~ 0.8mm,乳白色。

  老熟幼虫长3.5~4mm,乳白色,肥厚,弯曲。头部正面观呈椭圆形,肥硕,稍弯曲,除黑色上颚外均白色,有1对小眼。额中间两侧有一个几乎白色的圆点。下唇片近圆形。二条强骨化臂平直,两臂下各有一个清楚的白色圆斑。胸足退化,两节。气孔环形,腹节有两个背褶。1~7腹节,每节有两个侧片褶。

蛹长3.2~5mm, 椭圆形,淡黄色。 头部弯近胸部,器 在前胸基节间,复眼明显。触角弯向第1、第2对胸足后面,与鞘翅平合,长达鞘翅3/4。后足跗节露出鞘翅,直达腹部末节基部。

  生活习性:以成虫或幼虫在巨粒内越冬。在埃及年发生11代。 每代历期,24℃时平均30 31d, 26.6℃平均23 25d.越冬幼虫在来年春天化蛹。羽化的成虫和越冬成虫爬出豆粒,飞入田间或仓库豆粒上产卵繁殖。卵产于豆粒表面,在田间则产于开裂豆荚的豆粒上或嫩英上。卵单产,产卵多在夜间进行,仓储豆粒上卵喜产于完整豆粒的光滑面;每豆上产卵1一3粒,多达8粒。成虫有假死性,善飞。在田间及仓库内能随时交替繁殖为害。各代成虫的羽化盛期般在 开始羽化后的5-6日,两性比例几乎相等。

鹰嘴豆、蚕豆、豌豆、扁豆等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巨类饲养的幼虫,其成虫产卵量较高,成虫寿命也较长,其中以鹰嘴都最好。产卵最适温度为25℃,相对湿度90%, 每雌虫最书产的123粒,平均89.68 粒。

  卵、幼虫,蛹发育最适温度为35℃,相对湿度为75%。温度越低发育越慢。相对保度对发育无品著影响,但超过90%时往往因豆粒发霉而造成幼虫及蛹全部或部分死亡。温度18℃卵期约21天,幼虫期及蛹期约120d。温度25℃卵期约7天,幼虫期及蛹期约42d。

  四纹豆象每雌卵数与持续时间见下图三。其他生理上和生态方面飞翔型和非飞翔型差异如下:

四紋豆象每雌虫产卵数和持续天数

图三:四紋豆象每雌虫产卵数和持续天数

1)生理行为上:

非飞翔型:

①雌、雄成虫羽化时,雌虫卵巢安全发育,每个卵巢管都充满了发育的卵;雄虫睾丸也已发育好。

②雌成虫羽化后即交配,接着产卵,卵数60~ 70粒(图3)。

③在自然光的实验室内:成虫跌落装死。曲着腿,动着触角。

飞翔型:

①雌、堆成虫羽化时,体腔充满脂肪体。

②雌成虫羽化2 3d后即使雄虫性诱下也不交配。 雕成虫羽化3- 4d后卵开始发育,发生交配和产卵,

③成虫飞向窗户。

2)对环境因子影响的反应

对温度的反应

4.jpg

①成虫寿命。非飞翔型约较飞翔型低2倍。飞翔型约较非飞

翔型高2倍。

②生殖力。非飞翔型最高生殖力在温度35℃以上(产卵77.1粒)。飞翔型最高生殖力在25℃到30℃(产卵41.4 ~44.3粒)。

③卵孵化率。非飞翔型15℃卵孵化率几乎为零,随着温度增加而增加,最高在35℃ (64.1%)。 飞翔型卵孵化率最高在温度25℃ (57.2%) 温度高于或低于25℃卵孵化率降低。

  对湿度的反应:非飞翔型大多数卵在相对湿度75%时产下。卵孵化率最高在相对湿度50% 75%。飞翔型大多数卵在相对湿度接近100%时产下。卵孵化率最高在相对湿度75% 100% 。

成虫密度*与产卵和后裔关系(图六, 图七): 非飞翔型成虫密度增加,每雌虫产卵数减少;成虫密度128时,产卵达3000粒以上,卵孵化率也有30%。飞翔型成虫密度增加, 每雌虫产卵数减少(图四); 成虫密度128时,产卵约1 000粒,卵的孵化率儿乎为零(图五)。

四纹豆象诱发产生飞翔型的因素:

四纹豆象诱发产生飞翔型的因素:

  (1)幼虫群体密度和龄期出现飞翔型成虫的关系。①幼虫期拥挤,对产生飞翔型最有影响。如下图八. 每豆粒内只有一条幼虫发育者,未产生飞翔型个体。飞翔型出现百分率的增加随着每粒豆中幼虫数的增加而增加,这种情况两性间几乎是相同的。②幼虫龄期和诱发飞翔型的关系据Sano (1967) 研究,豆粒内仅含1条或2条幼虫在二龄时,将原饲养在20℃或25℃情况下,移置35℃环境中,出现飞翔型的比例最高。整个幼虫生活期在35℃环境中,则未诱发出飞翔型。他认为这是幼虫在发育中期时提高温度才起的作用。

6.jpg

图八豆粒内幼虫密度与产生飞翔型的关系

7.jpg

图九:飞翔型羽化率和代数的经过

  (2)飞翔型产生的遗传成分(图九, 图十) 雌、雄两性均在早期几代出现飞翔型的比例较高,其中雄虫比雕虫高。飞翔型占20%以上约在第4代,以后降低到一个低的水平,保持低水平直到两年以后(约30代)。

8.jpg

图十:不同代数飞翔型羽化率和成虫密度

  从不同代数羽化出飞翔型百分率和成虫密度的关系来看,2~5代期间成虫密度400时,出现飞翔型近40%;成虫密度150时,出现飞翔型20%。30代时,成虫密度550,出现飞翔型10%;成虫密度150~300时, 基本未出现飞翔型。

  各虫态借寄主植物的籽实而远距离传播,从港澳寄来的豆类图十在每不同代数飞翔型羽化率和成虫密度的关系中经常有发现。近距离借成虫飞翔传播。

  检验方法:扩大镜检查豆粒上有无虫卵及小黑点(钻入孔)。被害豆粒也可借X光检验豆粒内有无幼虫、蛹或成虫。

  防治方法:加强进口农产品的检疫检验,一经发现即行严格处理。磷化铝、溴甲烷、硫酰氟、氯化苦等熏蒸剂单独熏蒸或两种熏蒸剂混合熏蒸。混合熏蒸效果好。对邮件和旅客所携带的少量豆类可采用微波高温处理。



阅读量:

扫一扫,关注更多虫虫战队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