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虫虫百科 > 其他 >

光和储藏物昆虫有什么关系?

2019-01-02 22:57:16

  光与储藏物昆虫的关系与其他昆虫相似,主要表现在昼夜节律即光周期反应(photoperiodical reaction)上,即昆虫对环境光照周期变化节律的适应所产生的各种反应,也称光周期现象(photoperiodicity)。光周期变化对昆虫的地理分布、形态、季节生物学、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行为都有深刻的影响。

  光周期即光照有昼夜交替形成的光周期日变化。一年内光周期的日变化又有季节变化,在北半球,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昼最短夜最长:秋分是夏至昼长向冬至昼短变化的转折期;春分是冬至昼短向夏至昼长变化的转折期。“春分秋分,昼夜平分”,这是光周期的年变化。同一纬度上光周期年变化节律相同,不同纬度上光周期年变化的节律不同。但在赤道上夏至和冬至光照时数没有差别,随着纬度增加,夏至光照时数依次增加,冬至则依次缩短。在65°N以上,夏至前后整天可见太阳,冬至前后整天都呈黑夜。

  对昆虫光周期现象研究最多的是滞育问题。滞育昆虫在恶劣环境,如冬季低温、夏季极端高温、干旱或食物缺少的季节来临前即可从日照变化获得信息,提早进入发育停顿状态。已滞育昆虫即使移放到适温下,也难解除滞育,因此具有较深沉的反应。滞育是昆虫对不利环境的一种适应,是抑制发育的一种遗传决定状态。光滞育昆虫表现出发育停滞、代谢下降、相对地不活动并潜伏在特定环境中。不同种类昆虫的滞育虫期不同。昆虫对临界光周期的敏感虫期往往在滞育虫期之前。

  光照的昼夜变化,使不同种类昆虫表现不同的生活方式,可分为夜出性(nocturnal)如蜚蠊,昼出性如许多储藏物昆虫晨昏性如烟草甲等光周期对迁飞昆虫行为有影响。

蜚蠊 德国小蠊
蜚蠊 德国小蠊

  昆虫受到光周期变化的刺激时,引起体内色素的重新排列,如粉缟螟在长光照下呈夏型,在短光照下呈春型。



阅读量:

扫一扫,关注更多虫虫战队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