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虫虫百科 > 其他 >

什么是蚋

2018-11-14 00:20:29

  蚋指一种昆虫,体长二到五毫米,头小,色黑,触角粗短,复眼明显,胸背隆起,吸人畜的血液,幼虫栖于水中。主要是蠓科、瘿蚊科和摇蚊科的任何种小双翅蝇,其中很多都能够咬人疼痛并且还有某些是人类和各种其它脊椎动物寄生虫的中间宿主传播者。

  双翅目蚋科(Simuliidae)昆虫。成虫形似蝇而小,深褐色或黑色,俗称“黑蝇”。因背驼,又称“挖背”。对人的危害主要是叮吸人血,被刺叮处常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奇痒以及炎症与继发性感染。蚋可作为盘尾丝虫病的媒介。全世界已知1270余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及亚北极地区,中国已有百余种,主要种为北蚋(Simulium subvariegatum)和毛足原蚋(Prosimuliumhirtipes)。触角和足粗壮,口器短,适于吸血,翅薄如纱罗。

传染危害

  雌蚋叮人吸血可传播盘尾丝虫病 ,造成失明或皮下结节。人被蚋刺叮后1分钟始感疼痛,局部红肿发痒,甚至发炎、溃烂,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特别是大量刺叮可引起皮炎,可有强烈的过敏性反应,继发感染淋巴腺炎,淋巴管炎及“蚋热”等。

  巴西的亚马孙蚋传播欧氏丝虫。还有些种类能传播家禽的白血球孢子病。有记载,马、骡可因蚋的叮咬或因大群的蚋堵塞鼻孔而窒息死亡。




阅读量:

扫一扫,关注更多虫虫战队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