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虫虫百科 > 老鼠 >

了解农田害鼠种类板齿鼠的习性及防治方法

2020-04-11 10:14:00

  板齿鼠,属啮齿目,鼠科。别名为大柜鼠、乌毛柜鼠、大猪鼠、小拟袋鼠。主要分布于华南、西南、华东和台湾,为我国南方的常见鼠种。对水稻、甘蔗和甘薯等作物危害严重。

板齿鼠

板齿鼠

形态特征

  体形粗大,体长大于220毫米,一般为250—300毫米。成体一般重300—500克,最重者可达1000多克。吻短饨,耳也短,背毛长硬,尾粗,长等于或略短于体长,背毛黑褐色,基部灰褐,腹毛基部灰褐,毛尖棕黄,尾单色,为黑褐色。头骨粗大,颧弓发达,鼻骨前缘向前伸不超过门齿,吻宽大于眶间。脑颅窄,眶上嵴发达,左右两侧颞嵴平行,向后延伸至鳞骨。听泡小于枕鼻长,腭骨的后缘超出第3齿甚多。门齿粗硬,臼齿大而宽。咀嚼面每个横崎上的齿突愈合,成为一个整体。横崎的边缘高,中间低,呈血状。

生活习性

  1.栖息

  板齿鼠喜栖潮湿近水的高处,如海堤、河堤、渠旁、围基、田埂、甘薯地、甘蔗田、土堆、竹林、山麓、茅草丛、水塘边等觅食方便、水源充沛、隐蔽条件好的地方。该鼠挖洞穴居,洞穴结构十分复杂,洞口比褐家鼠、黄毛鼠的大,洞口3-8个,最深的洞道离地面约1米。

  洞口分前洞口和后洞口两种:前洞口仅有1个,呈圆形直径约为10厘米,位于整个洞道最低处。洞口处堆积着挖洞道时推出的粒状泥土,形成1个锥形大土堆。后洞数口量较多,一般在3个以上。它与前洞口的区别在于位置较高,洞口处没有堆积的锥形大土堆。洞道全长可达数米。窝巢设于通往后洞口的洞道之侧,内垫以干枯的蕨菜叶、白茅和莎草等,在广东则垫以稻草、甘蔗叶和洋水仙等。

  2.活动

  板齿鼠警惕性较高,一遇敌情立即逃避,来不及时即掀起前身,背毛松竖张牙露爪,扑向“敌人”吱吱发叫。它们出洞时,多先在洞口停留一会,若发现敌情迅即转回洞,用后足推土堵塞洞口。该鼠是一种昼伏夜出的啮齿动物。离洞活动时间多在黄昏前和拂晓,尤以黄昏前最活跃,只有在人烟稀少或隐蔽条件较好的地方或阴天时,昼间才偶有活动。据观察,板齿鼠为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有暂时性迁移现象。游水本领也强,往往100米宽的河也可游过去。

  3.食性

  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盗食多种农作物,特别喜食甘蔗、甘薯和营养值较高的植物种子,至于以哪种作物为主食,则与所在地区农作物类型有关,且有季节性的差别。如果田间无作物时,它们就吃野生草籽、草根、嫩茎和小浆果。此外,还吃少量的动物性食物,如小鱼虾、蝶和螺等。板齿鼠食量大,在饲养条件体重平均445克的成鼠,每日取食量114克,因此对农作物破坏力很强。

  4.繁殖

  板齿鼠繁殖力强,在广东、福建一带,常年繁殖,一般年产4-6胎。雌鼠在哺乳期间还能交配受孕,每窝产仔3-7只,最多9只。板齿鼠的怀孕期26-28天,幼仔3-4个月性成熟,即可交配繁殖。

  防治方法跟黄毛鼠一样,防治面积要大,不能局限于受害作物地内,以便消除鼠患。

  可参考之前发布的:农田害鼠种类黄毛鼠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阅读量:

扫一扫,关注更多虫虫战队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