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虫虫百科 > 老鼠 >

家庭鼠害之一的褐家鼠习性和防治方法

2020-03-19 09:20:00

  褐家鼠,属啮齿目,鼠科。别名为大家鼠、沟鼠、水老鼠、挪威鼠。分布极广,几乎全国各地均可见到,是家庭害鼠同时也是农田主要害鼠之一。它不仅危害农作物,糟塌粮食,损坏衣物和家具,而且传播疾病,危及人们身体健康。

家庭鼠害褐家鼠

褐家鼠

褐家鼠的形态特征 

  体形粗大,是家栖鼠中体形较大的一种。一般成鼠体长180-225毫米,尾长小于体长,但大于体长的2/3。农田雌鼠体重为60一220克,平均144克;雄鼠体为90-185克,平均141克。农舍雌鼠体重为63-245克,平均132.5克。

褐家鼠

褐家鼠

  背毛深褐色或灰褐色,腹部灰白色,略带有乳黄色泽,基部暗灰。尾毛上下分为两色,上为黑褐色、下为牙白色。尾毛稀少,表面鳞片明显,尾环显著。耳朵短小而厚,不光滑,耳壳向前折拉不能盖住眼部。褐家鼠常有毛色变异的个体,如通身全白的、赤色的、淡黄和黑褐色以及黑色的等。头骨粗大,吻部突出,鼻骨较长,颧弓健壮。脑颅较狭,眶上嵴发达并与颞嵴连接,向后延伸到鳞骨,左右两侧的颞嵴近乎平行,因此顶间骨的宽度与左右顶骨的宽度总和几乎相等。上颌的第1臼齿较大,第2臼齿的长度仅为第1日齿长的1/2。臼齿的咀嚼面呈三角,第1横脊的外侧齿突,近乎于中央齿突愈合;第2横脊的外侧齿突正常;第3横脊的外侧不明显。下颌臼齿咀嚼面齿突不甚明显。

褐家鼠的生活习性

  1. 栖息 褐家鼠分家栖、野栖两类,其中以家栖的居多。家栖的喜欢在室内墙角或杂乱无章的隐避处营穴;室外的常在柴草堆、乱石堆、墙根、阴沟边、田埂等生息环境内建窝,尤以厨房、畜禽圈舍、粮仓内数量特多,甚至在船舶、火车等大型运输工具也是它的栖息地。据河南不同生境鼠洞调查,墙根分布的占95%,阴沟分布的占4%,田埂分布的占1%。

  褐家鼠掘土能力强挖洞穴居,洞穴结构复杂,常因地理环境而改变。墙壁和地板下的洞道分叉多,洞口也多,一般均在5个以上,在田埂上的洞口,一般不超过5个,常为2-3个,洞道分叉仅1至2次。洞口分主洞口、堆土洞口及逃跑洞口三种,主洞口为经常出入活动洞口,较粗大;堆土洞口距巢室和厕所较近,为清理洞内土粒及粪便物之用,洞口处常有松土和碎草杂物堵塞;逃跑洞口一般较小,而且隐避,为防主洞口遭受破坏或天敌侵入洞穴时逃跑之用,有的洞穴逃跑洞口两个以上。

  2. 活动 褐家鼠昼夜活动,黄昏后和黎明前活动最为频繁。在室内食物缺乏或密度过大时,傍晚可转移到近村田间活动危害,日出前又回居民区巢室或在农田建造临时窝暂住,待气温下降时又转移室内。该鼠有群居习性,北京红星养鸡舍内曾见到1个洞口内钻出20多只。有的地方,雄性之间常发生咬斗,强者将弱者赶出洞外,独占几只雌鼠。

  3. 食性 褐家鼠食性很杂,嗜食肉类物品及含水较多的果品。在田间,主要食各种成熟的果实和播下的种子,同时也食植物的茎、叶等绿色部分,有时甚至吃草籽、小鱼、虾、青蛙等。在室内主要盗食粮食、熟食品、猪肉和鱼类,也咬食小兔、小鸡、小鸭、小鹅等小畜禽。在室内还经常咬坏家具、各种物品、文物和书籍等。

  4. 繁殖 繁殖力强,1年可产3-4胎,每胎产仔鼠7一10只,多的达15只。幼鼠3-4个月即能繁殖,寿命1一2年,长的可达4年。全年均见孕雌鼠,江淮地区怀孕最适气温为13.8-23.2℃。农舍雌鼠有明显的户内外迁徙现象,据安徽资料,室内鼠2月中旬开始怀孕,在农田一般于4-5月份进入繁殖高峰,9-10月份又出现第2次高峰。

褐家鼠的防治方法 

  冬春季节是消灭褐家鼠的有利时机。根据褐家鼠在室内外迁移的特点,灭鼠重点应放在室内和村庄周围。

  1.毒饵灭鼠,室内可用0.025%杀鼠灵和0.025%敌鼠钠盐毒饵连续投放7天以上,能取得良好灭鼠效果。诱饵可用各种粮食,据安徽宁国试验,玉米面加30%—40%水的诱饵较理想。在粮仓一般使用3%磷化锌浆糊毒饵,在农田使用4%磷化锌稻谷毒饵效果较好。

  2. 毒气灭鼠,一般用在船舶、火车和仓库。常用的熏蒸剂有氰化氢(氢酸)、二氧化碳和磷化氢等。无论使用何种药物,使用时均应加强防护,以免人畜中毒。保存时亦应使容器密闭,防止受潮分解。

  3.城市家庭灭鼠,一般采取物理捕鼠的方式。一是安全,二是家庭灭鼠较室外简单,将鼠类由室外进入室内洞口堵住,摆放粘鼠板、驱鼠器、老鼠笼等,就能引诱老鼠上钩,将其抓捕。城市一般不建议使用药物灭鼠,毕竟城市管道四通八达,老鼠如果死在管道内,难以清理,还不容易被发现,一旦尸体发臭,还会引来其他虫害。

粘鼠板

驱鼠器



阅读量:

扫一扫,关注更多虫虫战队资讯